1、不患人之不己知,患不知人也。
2、为政以德,譬如北辰,居其所而众星共之。
3、君子求诸已,小人求诸人。
4、不患人之不已知,患不知人也。
5、君子有三畏:畏天命,畏大人,畏圣人之言。小人不知天命而不畏也,狎大人,侮圣人之言。
6、乞之四邻,以应求者,用意委曲,非为直人。
7、事君,敬其事而后其食。
8、学而不思则罔,思而不学则殆。
9、子曰:"三人行,必有我师焉:择其善者而从之,其不善者而改之。"子曰:"君子坦荡荡,小人长戚戚。"
10、君子成人之美。
11、君子和而不同,小人同而不和。
12、言忠信,行笃敬,虽蛮貊之邦,行矣。言不忠信,行不笃敬,虽州里,行乎哉?
1、巧言乱德。小不忍,则乱大谋。
2、孔学而不思则惘,思而不学则殆!
3、君子义觉得质,礼以行之,孙以出之,信以成之。君子哉!
4、孔诲汝知之乎?知之为知之,不知为不知,是知也。
5、是可忍,孰不可忍也。
6、子贡问曰:"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"子曰:"其恕乎!己所不欲,勿施于人。"
7、一个人心术要正,行为要端。人之生也直,罔之生也幸而免。
8、里仁为美,择不处仁,焉得知?
9、孔知者不惑,仁者不忧,勇者不惧。
10、君子坦荡荡,小人常戚戚。
11、勿欺也,而犯之。
12、不学礼,无以立。
1、己所不欲,勿施于人。
2、人没有对将来的考虑,就必定会有近在眼前的忧愁。
3、子曰:知及之,仁不能守之,虽得之,必失之。
4、君子和而不同,小人同而不和。
5、关雎,乐而不淫,哀而不伤。
6、智者不惑,仁者不忧,勇者不惧。
7、士志于道,而耻恶衣恶食者,未足与议也。
8、君子食无求饱,居无求安。敏于事而慎于言,就有道而正焉。可谓好学也已。
9、士不可以不弘毅,任重而道远。仁以为已任,不亦重乎?死而后已,不亦远乎?
10、不在其位,不谋其政。
11、君子周而不比,小人比而不周。
12、法语之言,能无从乎?改之为贵。巽与之言,能无说乎?绎之为贵。说而不绎,从而不改,吾末如之何也已矣。
1、刚、毅、木、讷近仁。
2、子曰:居是邦,事其大夫之贤者,友其士之仁者。
3、用之则行,舍之则藏,唯我与尔有是夫。
4、君子之仕也,行其义也。
5、前所闻未及行,故恐后有闻不得并行也。
6、未能事人,焉能事鬼。
7、孔不学礼,无以立。
8、文质彬彬,然后君子。
9、子曰:道之以政,齐之以刑,民免而无耻;道之以德,齐之以礼,有耻且格。
10、己所不欲,匆施于人。
11、子温而厉,威而不猛,恭而安。
12、君子有九思:视思明,听思聪,色思温。貌思恭,言思忠,事思敬,疑思问,忿思难,见得思义。
1、日月逝矣,岁不我与。
2、礼之用,和为贵。先王之道斯为美。小大由之,有所不行。知和而和,不以礼节之,亦不可行也。
3、子曰:见善无不及,见不善如探汤。
4、先有司,赦小过举贤才。
5、听其言而观其行。
6、学而不思则罔,思而不学则殆。
7、过而不改,是谓过矣。
8、岁寒,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。
9、知者乐水,仁者乐山。
10、岁寒,然后知松柏之后彫也。
11、学而不思则罔,思而不学则殆!
12、刚、毅、木、讷近仁。